【网贷推广宝】关于网贷,关于学习,关于分享

原标题:关于网贷,关于学习,关于分享【业界良心!实在做事!平台推广!唯一选择: 网贷推广宝!】    风过知秋凉,落花催叶黄。谁知丰收季,网贷(Www.WangDaiTuiGuangBao.Com)万人殇。

    2013年10月,国庆长假本是喜庆的日子,放松过后等来的却是平台倒闭大潮,一家接一家,看着各位“投友”变为“雷友”,打招呼从“最近投哪”变成“最近中了哪个雷”……一下子哀鸿遍野,遍地哭声。倒闭潮来得那么突然,我自己也因中雷而到处维权。回头想想,我很难称自己为“不幸”中雷,究其原因,居然是因为懒惰、懈怠而没有好好评判,着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,踩雷就像妙龄女子结识高富帅,失了贞洁才发现自己对他并不了解。想来想去,还是咎由自取。迄今维权工作也已持续了近半年,似乎也没有多少好转的迹象,许多雷友不时给我打电话,说实话,我也不知道钱何时才能回来。

    维权很辛苦,投资人很无力。但谴责、谩骂、悔恨都只是情绪的发泄,对行业的发展毫无用处,对投资人的资金也毫无帮助。我们真正应该做的,是冷静下来,回头看看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悲剧,理性分析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,我们应该如何避免“踩雷”的情况再次出现。究其根本,还是“防范于未然”。如何防范?作为一个也踩过雷的人,我在本文也不想做赘述。但想说一说这个关于学习,关于分享的话题。

    我十分认同叶隐前辈的一个观点:网贷(Www.WangDaiTuiGuangBao.Com)的投资人是弱势群体,与平台相比,投资人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端,对于平台好坏的评判,投资人十分缺乏公平公正的基础。这种信息不对称,一方面是平台的无意或刻意的隐瞒,这种隐瞒或许是不自觉的,或许是有目的的。另一方面是对行业基础知识的了解匮乏,缺少对平台进行评判的基础知识储备。前者在此无法论述清楚,每个平台有每个平台的情况,需要就事论事。而后者,新人却是可以完全通过“学习”去弥补的,可目前缺乏的,是一个通俗易懂、方便便捷的学习渠道。有人会说,论坛帖子很多啊,为何还说缺乏?这是我今天想说的内容。

    说实在的,经过几年的发展,网贷(Www.WangDaiTuiGuangBao.Com)沉淀已逐渐沉淀了一批投资者、运营者、研究者,甚至“三位一体”的群体。作为行业的“老人”,虽然不能说有责任、有义务为这个行业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,但与行业的新人(尤其是投资者)分享更多有价值的内容,应当是值得提倡的。除了软文、内幕、吐槽、谴责、娱乐之外,真正更应该做的,是行业深度认知的干货分享。可以是研究结果类的“网贷(Www.WangDaiTuiGuangBao.Com)评级一二三”,也可以是方法论式的“甄选平台十大法宝”。但我个人最倾向的知识分享,还是行业基础知识的普及,是关于业务、关于风控、关于平台运营的干货。

    我个人并不是反对“如何甄选平台”这类方法论的文章,也不反对“评级”的做法,这些都是老投资人对行业的“评判方法”或是“评判结果”,的确是有积极的实际的直接的指导作用的。可是,就任何一个实用的方法而言,只有提出方法的这个人是体会最深的,大多数新人对这些文章的认识仍流于表面,而无助于其对行业基础知识的认知加深。至于“评级”,若是有深度、严谨的全面分析得出的结论,自然亦是值得借鉴的,可是若仅仅是凭“内幕”与“道听途说的消息”,或简单数字做出的“评级”评判,就跟迷信“网贷(Www.WangDaiTuiGuangBao.Com)名人”一样,且不论是否会误导,至少是很有可能加深新人对行业的“不求甚解”和“懒惰”。

    再次强调,我并不反对“方法论”和“评级”的文章,相反,我十分欣赏这种分享的精神,这种分享是非常值得鼓励的。但是,除了提供“方法”和“评级”,我所理想的和希望的分享形式是:行业新入的投资人,能方便、快捷地学习网贷(Www.WangDaiTuiGuangBao.Com)行业的基础知识,投资人应该有自己关于行业的基础知识架构、乃至更深层次的认知,而非浅层的、片面的、感性的认识。只有基于这些基础知识之上,才能轮到所谓“方法”“评级”等更深一层次的命题。“我能看懂我投的平台平时都在做什么”,这应该是投资网贷(Www.WangDaiTuiGuangBao.Com)的第一步。只有行业基础知识快速地普及,才能尽可能地减小平台与投资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(即时不能完全消除),才能帮助投资人作出自己的判断。我始终认为,没有一个投资人是笨的,而仅仅是隔行如隔山,投资人需要愿意去学习,首先需要拥有自己的行业基础知识的储备,他才能更好地去评判、去分析这些“方法论”、“评级”的文章,才能不仅仅成为“方法”和“评级”的使用者,而是加入到讨论中来,成为“方法”和“评级”的优化者,从而逐渐拥有自己的方法论,才能拥有自己心中最终的对网贷(Www.WangDaiTuiGuangBao.Com)平台“评级”。

    我们这些对行业稍微了解一点的“老人”,在我看来,是有责任、有义务多写一些我们所了解的知识(我不喜欢说是“内幕”,应该是“基础知识”)。说实话,确实有部分“内幕”是有利于投资人对平台的甄别,但我反感没有内容的“内幕”——若只是挂着哗众取宠、逻辑不严谨的噱头甚至黑嘴,基本上可以说没有太多有营养的内容。“内幕”即使是真实有用的,但本身是支离破碎的,不利于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架构。

    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分享的精神,许多人问我写文章是为了什么?说实话,我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,或许只是因为“分享”能帮助大家,大家的认可能给我带来快乐。“我们一直觉得,在互联网时代,分享就是一种力量。”这是出自《米袋》杂志创刊之初叶隐前辈的一句话,也同样是我很认同的一句话。在网贷(Www.WangDaiTuiGuangBao.Com)界,分享的快乐,就是尽可能帮助新人去学习,去进步,去学会自己研究出一套方法,学会自己能筛选掉不靠谱的平台,甄别出相对优质的平台,最大可能降低投资风险。这一点,是我希望自己能坚持做下去的,更是希望各个网贷(Www.WangDaiTuiGuangBao.Com)第三方、《米袋》这种网贷(Www.WangDaiTuiGuangBao.Com)自媒体应该努力做到的事。

    我们需要交流,但并非为了交流而交流,也并非为了直接得到什么结果而交流。交流只是一种学习的方式,从基础知识储备、到方法论、到评级评分,这三步应该是递进而行的。网贷(Www.WangDaiTuiGuangBao.Com)的新人们应踏踏实实学习,对自己的血汗钱负责,老人们,也应当学会承担行业发展的责任,去学会享受分享所带来的快乐。第三方们也应该缓步慢行,尽可能少些裁判性质的评级,少些方法论的大而空的简介,多踏踏实实组织好新人的学习安排、老人的知识分享工作,放缓商业化的步伐,在理财端多多考虑如何做更多对行业发展有益的事情。

    最后想说一说我的文章。去年10月写过一篇关于“民间借贷”基本的业务、利率介绍,反响确实比我想象的要强烈许多,不瞒大家说,满足了我的虚荣心,心里美滋滋的。当然,好听点说,还是叫“分享的快乐”(笑)。当时一时兴起,匆匆写完,写得不满意不说,文末留下的“未完待续”的字样,现在想来甚是装逼,真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子!一笔“未完待续”,寥寥四字,却换来莫大压力,有如千斤巨石悬在心头——踌躇几个月收到不少朋友的督促,至今不知如何下笔,一是怕下篇写的不是大家所想看、所需要看的;二是怕大家期望太高,自己又未必能写得好。实在是很头疼!

    米克再次由衷感谢大家的支持!在这里我也先声明一下,鄙人所写的帖子目的在于普及一些基础知识,主要是讲讲故事,侃侃大山,而并非太专业的理论研究,也就作为对民间借贷不甚了解的投资人作为“基础知识科普”所用。不过由于工作繁忙,下一篇文章的出世之日还遥遥无期,关于网贷,关于学习,关于分享,但我也会尽可能坚持“专业而不晦涩,通俗又不失严谨”的写作目标,尽可能与大家分享一些我所知道的民间借贷相关的基础知识。

    祝大家投资愉快,永不踩雷!祝网贷(Www.WangDaiTuiGuangBao.Com)行业发展越来越好!


【编者按】网贷推广宝是一款P2P网贷平台推广运营人员使用的网络推广工具。它创造性的针对网贷业务推广流程,自 动注册网贷社区和汽车,房产社区。自动发布信贷和融资信息,效率是手工的100倍以上。网贷推广宝集行业论坛推广、社区论坛推广、新闻营销、舆情监控、手机APP推广、 APP网站推广和QQ邮件推送等多种推广方式于一体的网络推广软件。注册、编辑推广内容、发布三步完成推广操作。支持:1、53个网贷论坛批量发帖、顶贴、刷浏览量 2、50万网贷论坛会员批量发送站内信 3、公司新闻批量发布到2000+论坛 4、公司负面信息压制 5、提取投资人QQ群成员并群发QQ邮件 6、批发价新闻媒体发布渠道 7、视频网站(优酷、土豆)批量小号点赞、评论 8、更多新功能陆续开放中。。。。我们软件是按年收费的,一年免费升级维护,提供一对一售后服务,按平台要求定制推广服务,和网络推广高手一起诊断探讨平 台推广秘诀,创新推广方法,不断根据网络推广变化升级维护软件功能,保证推广有效性及软件生命力。【网贷推广技术交流群:391290126 】

  • 【网贷推广宝】年底P2P将迎来兑付高峰 刚性兑付该怎么打破?
  • P2P成小企业主解决钱荒筹资方式
  • 【网贷推广宝】大众开始逐渐接受网络理财
  • 【网贷推广宝】P2P网贷进入理性发展时期:收益率进入理性区间
  • 【网贷推广宝】国土部严控各地楼市调控政策 地价增速
  • 中国P2P网贷发展的后劲在哪里?
  • 【网贷推广宝】资金利率难以远离前期中枢
  • 【网贷推广宝】亿万富婆李宝华被抓 涉嫌非法吸引存款10亿多
  • 【网贷推广宝】网贷从业者渴求监管 “纠偏”而非“封
  • 马蔚华:互联网金融不会成为商业银行终结者